2015年5月24日 星期日

有水當思無水之苦 - 我們的未來應該不只是缺水

這天, 新竹繼續下著忽大忽小的雨, 雖然梅雨天氣帶來了許多的不便利, 但似乎全台民眾都十分喜愛這場及時的梅雨, 因為缺水是2015上半年台灣的重要民生議題之一. 隨著水庫的水位上升, 限水的警報解除, 幸運女神似乎又再次眷顧了我們. 但我們的社會民生議題除了等待幸運女神的來臨, 難道沒有更好的解決之道嗎?這是今年梅雨讓我有點沮喪的地方, 因為現代社會非常健忘又短視, 只要今天不缺水就會忘記以前缺水的苦或未來可能缺水的禍, 或者說:『我們的未來不是缺水, 而是缺乏對水資源的長期規劃』.

我先以老王賣瓜的方式, 講述一段適合台灣的簡單水資源長期規劃實例:第一, 水資源自主絕對是必要. 第二, 以未來異常氣候加劇來看, 將可出口水資源賺取外匯. 第三, 輸出廢水處理與水資源管理技術. 以上三項對年雨量超過2000釐米的台灣應該是算是野心不大的, 為達成此目標, 政府要做很多事:改善現有水資源建設, 輔導水資源產業, 重做國土規劃......, 而人民必須忍受的短痛是調漲水費, 更加節約用水, 工程建設造成之水源不便利, 甚至被迫搬遷家園與加稅, 因此政府還必須規劃配套措施, 像是弱勢族群水費補助與村落搬遷規劃與輔導等等. 而如果全民都認同這是對台灣有利的長期政策, 大家都應可以忍耐與接受. 以上是我一個非水資源專家想出的例子, 我想一定不是所有論點都正確, 但我要說明的是全民必須試著去認知與參與政府各項長期規劃, 去面對長期改革應盡的義務, 並拋棄一點點的自由與展現應有的公德. 

關於遠見這個概念, 現在網路常常有文章懷念蔣經國時代的成長, 大家也都會稱讚的那個時代的掌舵手(孫運璿, 李國鼎, 尹仲容......)的遠見. 當然政府的長期規劃與執行, 民眾的勤奮加上些許的運氣(韓戰,越戰......), 也真的造就了台灣奇蹟與養育好幾代的台灣人民, 但是除了緬懷過去之外, 在台灣奇蹟時代下成長受教育的我們這群人, 還能做些什麼呢? 其實全球發展的快速造就了個別國家發展的困難度, 最顯而易見的舉例, 全球化造成競爭對手數目增加, 網路化造成商機與資訊的傳遞速度更快, 教育普及化提升了各國的『出國比賽』水平(不敢說是整體水平, 但至少出國比賽的都不弱).

如果大家認同以上的論點, 大家應該可以稍微認同國家競爭力的評估很難再以過去的思維來評估. 簡單來說, 每年一次的國家競爭力排名意義越來越難以表達真實的情況, 因為國際政治經濟情勢越來越瞬息萬變, 短到無法以年當成單位尺度, 因此國家競爭力不應再以一份每年的國際排名或GDP成長率來評估, 反而必須拉回更長時間的發展規劃, 意謂著不再計較短時間的波動, 回到長期的思想或主義來執行與支撐國家發展計畫, 讓國家往上跳一階, 其實就跟長期股票投資一樣. 因此, 最重要的這個國家長期要帶我們去哪裡跟怎麼去, 尤其這個長期思想可能帶來的短痛, 大家是否可以忍受, 而且必須藉由符合今日市場與社會機制來達成這個長期思想.  呼應上述水資源的例子, 如果我們國家認同水資源是台灣未來的明星產業, 也許開始前幾年會因為大幅建設與補助造成GDP的負成長, 但當建設開始運作與產業成形後, 我們將免於缺水之苦與享受產業發展的果實.

台灣社會相較於歐美社會習於短視, 無論從產業, 教育, 社會, 政治制度都可以略窺一二, 短視的背後代表著人性的自私與無知. 我們的社會不願意長期投資, 喜歡賺短錢, 但其實傷害的是未來的競爭力, 禍害的是以後的自己與後代子孫. 水資源只是一個例子, 最近很夯的醫療糾紛也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 如果我們不多想想未來, 『我們的未來應該不只是缺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