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

建立部落格的想法 - 建立To-Do List

台灣有太多的議題需要關心, 但卻經常性的被遺漏, 原因不外乎幾點: 資訊是多元而混亂的, 媒體是市場優先的(嗜血的), 政客是善於操縱的, 又恰巧大部分的民眾是健忘的......因此我們的很難看到一個事件完整的被解決.

其實對照我的工作環境, 也是個很雜的工作, 但我永遠希望把它做得有秩序, 因此在工作上必須擬好時程表或工作計畫, 最少也要有工作清單(To-Do List), 寫部落格就有點像從這個角度出發, 把我看到/聽到/學到的工作清單寫出來, 只是對象不是IC專案, 而是台灣社會.

每個人的知識有限, 而群體的力量無窮, 除了發表我自己的想法, 多少也希望了解其他人的意見, 如果有朝一日, 部落格中的好觀念與好建議可以被用上, 而且對台灣社會有幫助, 這就至少達到這個部落格的目的了!

關於服貿議題 (2014/3發表於facebook)


服貿議題沸沸揚揚, 正反意見很多, 可惜我們的教育制度很少教育人民思考事情的正反兩面, 直到這篇很紅的文章: ”對不起,不再袖手旁觀了--一位企業主眼中的服貿”點出了一些論點, 另外彭明輝老師的觀點也可以請大家多參考: “服貿的法制、經濟與國安問題”, 應該有助大家多多思考服貿的正反兩面!

先撇開不提檯面上的政治人物的如何親中/親美/反中, 也撇開藍綠立委諸公的失序行為與學生們占領立法院的合理性, 所有激情之後, 台灣仍要面對服貿可能帶來的衝擊.

文章中那一位中小企業主講述了一個面對資本巨獸時的無奈與現實, 也提出了他身為既得利益者的好處, 非常誠實而中肯; 但他為何反對? 我想那來自於一種台灣人熱愛這塊土地的情感, 他不想自己得利而他的員工或同胞受害, 這是這篇文章讓我深深體會而感動的; 反觀這些擁有服貿政策訂定的執政者, 提出的論點與敘述完全無法打動民心, 因為他只告訴人民服貿的好, 但不太告訴人民服貿的壞, 即使執政者手上有對付服貿壞處的牌, 也不清楚告訴人民(馬先生講了四點措施, 但我著實記不起來), 加以這幾年人民對政府施政能力的失望, 執政者何以如此自信而輕率地推動一個動搖國本的案子呢? 實在謂之晉惠帝無不當矣!

我實在不想把執政黨想成”聽北京”或”聽財團”的命令行事, 但如果真的想為這塊土地做一點事, 請好好考慮並審查服貿的內容(是否退回或重審牽涉太多法律問題, 個人無法表達意見); 彭老師的比喻很好玩: “兩岸不是正常關係,大陸更不是正常國家,用正常的經貿理論去理解兩岸 ECFA,很可能是像跑到森林裡去找大野狼玩的小紅帽:它不起獸性則已,一起獸性後果沒人受得了”, 懇請這些美式訓練的專家學者好好重新面對這個不正常的關係, 台灣面對的政經情勢, 教科書裡不會寫, 請走出書本的象牙塔, 面對台灣的人民與企業, 好好研究香港/澳門的狀況, 把服貿的優缺點真正講清楚並做好情境模擬(就像那個企業主一樣), 重新定出一個屬於台灣人的服貿; 另外, 我也認為執政者提出的國際信用破損問題是毋需擔心的, 只能說執政者犯了一個談判學的禁忌: “理想的談判者腦筋敏捷, 但卻有無限的耐性”(法國外交家Francois de Calliers), 意思是你不能比對手急; 我認為執政者只是想在選舉前提出一個政績來掩飾過去六年的無能, 我們已經落後韓國十年難道現在才警覺??

除了重新定出一個屬於台灣人的服貿, 在服貿與貨貿實施之前, 也懇請執政者把配套政策談好, 也請反對黨好好地審查配套措施, 如果2016年執政變天, 反對黨就是執政者; 何謂配套措施? 這應該又可以寫一篇文章, 而且應該可以多匯集中小企業界的意見; 簡單提二點個人觀點:

第一, 呼應那篇企業主文章的話: 固好國本, 我們國本其實是中小企業, 無論服務業/工業/農業都必須避免陸資惡意併購, 這必須要有法令規範, 再者重新規劃產業升級方針, 讓台灣的”對的產品”可以”出國比賽” (產業升級也可以寫一篇文章, 有空再談)

第二, 重啟稅賦改革: 一直以來財團們對服貿的聲音都是支持(有一家建設公司董座最近被砲的比較慘), 意即這個協議對財團算是有利, 那請執政者提高或加徵富人稅/房地產交易稅/財團稅/立委資本利得稅……, 將既得利益者的收入重分配, 以補助政策下的受害者. (我猜想這些政策會比通過服貿多20%選票)

沒有一個政策都只有好處而沒有壞處, 在網路資訊爆炸的時代, 執政者需要更有耐心地表述重大政策, 而非使用黑箱作業或愚民手段; 網路上也讀到幾篇非”為反而反”的文章, 很多人都可以提出關於服貿優劣的觀點, 其實大家也都希望為這片土地找到新出路!

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

"香港占中"告訴我們的社會公義價值

對於"香港占中"的新聞, 台灣的新聞台從不聞不問到熱鬧非凡, 我想已經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講完. 網路論戰更是從有四面八方的力量不間斷的進行著. 無論這場局面如何收場, 相信世人已經看到"部分港人"追求社會公義的決心.

要說服反對占中的人士這是一場追求社會公義的行動並不容易, 因為大部分反對占中人士擔心社會秩序將會大亂, 企業家更擔心的金融市場崩壞, 當然還有以民族主義立場的反對力量, 大大衝擊了"香港占中"的正當性. 但至少占中行動代表了部分港人還有意願爭取屬於自己的權利, 這不就是民主的價值嗎? 這應該是目前大陸民眾比較無法體會的感受, 就好比大陸網民無論明著或暗裡都在罵貪官, 也都大方地在網路上譴責貪官的行為, 但如何處理就只能靠大陸最高層的智慧與權力, 大陸人民並無法靠自己的力量來對貪官做出處置, 甚至直接以選舉淘汰, 這其實是民主最簡單的詮釋. (寫到這裡, 台灣的民主本可是香港與大陸的模範, 而且可以讓我們講的義正詞嚴, 但無奈這幾年胎灣的貪汙醜聞也不斷, 重點是還淘汰不掉......)

這幾年來, 台灣跟香港很像一個在中國強力發展下的實驗組與對照組. 先從台灣說起, 產業媒體很喜歡拿香港的經濟指標來比(GDP, 經濟成長率......), 教育界拿香港的大學排名來比, 業界拿人力薪資來比, 更別提起金融業的指標, 台灣完全大敗, 但有一個弔詭的現象: 很少聽到台灣人要移民香港.

反過來從香港說起, 陸客對生活品質劣化的影響, 貧富差距的擴大, 爭取民主的受挫等等, 台灣即使不算大勝, 但也算小勝, 因此占中之後, 看到了一些港人想移民台灣的新聞; 先不管香港移民比例的多寡, 這似乎透露了香港光鮮亮麗背後的不安, 這時台灣民眾真的得慶幸還好有這條黑水溝 - 台灣海峽.

這組實驗對照組的各自不安代表著資本主義的社會發展遭遇的大部分挑戰. 民主制度, 經濟發展, 社會公義這三個需要相互妥協的因子正在相互牽制, 導致整體社會產生畸形的發展, 當然更導致人民的高度憂慮, 尤其是青壯年族群感嘆社會公義的聲音不斷. 這時大概也只能感嘆的宣導一下: 如果台灣人民是自己做主的, 我們就應該好好當個民主模範生做給華人社會看, 把社會畸形慢慢整回來, 把社會公義價值找回來, 這才會是台灣的特有價值, 而不只是有台灣的GDP.